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永(先生)

联系手机:13303378559

固定电话:3861066

企业邮箱:dgxl66@163.com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地方电气网上看到的,谢谢!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地方电气网资讯
    为首都电网稳定运行做贡献的工作者
    发布者:fa716888  发布时间:2013-09-20 07:27:12  访问次数:97

     劳模引领 带出创新工作团队

      多年来,一提起全国劳动模范、高级工程师肖永立,人们就情不自禁地把他和首都电网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发展联系起来。肖永立是国家电网公司自动化技术专家、国网北京电力自动化技术一级工程师。1996年,肖永立开始了继电保护自动化专业的工作,那时的电网自动化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既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也缺乏行之有效的企业规范,自动化设备与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让很多人开始质疑自动化设备的实用性和推广前景。同年,北京220千伏变电站自动化控制改造拉开序幕,年仅24岁的肖永立以技术负责人的身份迈入了这一全新技术领域。

      工作中的难题不断激发他对技术的钻研,为了更好地与大家探讨技术问题,肖永立在他所在的继电保护自动化处建立了一个技术交流论坛,这也就是肖永立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雏形。在这里,他们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围绕重点工程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

      2009年年初,肖永立职工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定位于对专业核心技术难点进行攻关,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加速电网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经过四年多的改进、完善和发展,有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和一线生产骨干参与到肖永立职工创新工作室中,继电保护自动化各专业的专家及业务骨干近30人成为工作室的核心成员,100多名员工参与到创新工作室的各项工作中。

      搭建平台 积极培养创新人才

      在电网新设备投产运行、传动试验、交接验收过程中,一个小小螺丝的松动、一个小小定值的差错,都会给成千上万的用电客户带来损失甚至灾难。

      肖永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就是紧紧抓住电网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结合电网生产实际,把解决现实问题与人才培养、技术支撑、科技创新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平凡的工作,使首都电网稳定运行。

      工作室通过制定详细的培训目标和实施计划,采取了小组讨论、集中授课、技术问答、问题研讨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采取了以考促练、以赛促培及普考、调考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加速人才培养。工作室还进一步拓展培训方式,采用“师带徒”模式培养技能人才,采用“导师制”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导师制”培训模式由于效果显著,在国网北京电力范围内推广应用。

      2010年,创新工作室的3名成员代表国网北京电力参加第七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分别获得个人第9名、第10名、第26名和团体第5名的好成绩,3名选手同时荣获“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多年来,肖永立和他的团队注重实效、结合实际、刻苦攻关。2009年,该工作室完成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培训多媒体教程”荣获国网北京电力科技成果三等奖;2010年,“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培训多媒体教程”“在测控装置上开发电压检测仪功能”获得国网北京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变电站智能运营系统建设”“智能变电站新技术实用化研究与应用”分别获国网北京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一等奖,“转接端子增强支架套件及其重载连接器”获得了第六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2012年,“移动无线视频监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科技项目,获得国网北京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

      其中,“转接端子增强支架套件及其重载连接器”自发布以来,就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国网北京电力制定了《10千伏开关柜继电保护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国网北京电力所辖变电站的基建改造工程中,10千伏保护装置均采用此种接线转接端子,数量已达2000多套。这项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缩短了施工工期和客户停电时间,并且没有发生因为端子接触问题导致的设备误动。目前,此端子在其他省市电力公司也在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地方电气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