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规范再生铅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但在可操作性上并不理想。2003年10月,《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发布,明确指出废铅酸蓄的收集、运输、拆解、再生铅企业应当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之后方可进行经营或运行。不过,此项政策只是指导性文件,对于当时的产业格局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005年4月1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出台,但是缺少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可操作性较为欠缺。
能不能赶走小作坊?
再生铅行业环境监管要求较高,提高行业相关门槛是关键
“如此多的非法回收铅蓄电池企业存在,主要是成本低、获利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杨春明介绍,一家无证非法回收企业,类似数10人的小作坊,采用人工拆解、简单的熔炉就能进行铅酸电池回收,投入总成本不到10万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建成一个正规的铅蓄电池回收再生企业,投资至少两亿元,其中机械拆解装置约5000万元,熔炼炉要6000万元左右,除尘、水处理装置也要6000万元,还要再加上土地、厂房建设费用。
而目前,小再生铅企业处置了全国近50%的废铅资源,与规模化企业处置能力相当,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决定这些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小再生铅企业工艺简单落后,环保投入低,污染严重,回收效率低,但因其成本低,对规模企业造成不小的市场冲击。
在美国,铅再生行业前5家企业产量达到了全国产量的80%,对再生铅行业的环保要求近乎苛刻,一旦违法违规就要被处以巨额罚款或关停。由于行业集中度高,对铅再生这样易产生高污染的行业监管较容易。
有关专家介绍说,再生铅行业产业链整合,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进度,将会受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环保政策执行力度的影响。在不久前工信部公布的《再生铅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中,主要从生产企业布局、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能源消耗及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与社会责任等6个方面做出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