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贮存和管理
供方应建立和维护设备的验收、装卸、运输、贮存和发放制度,以防滥用、误用、损坏以及使外观和功能特征发生变化。
2、计量校准体系的溯源性
所有测量设备都应使用可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测量标准进行校准应符合国际计量大会的建议。如果这样的国际或国家测量标准不存在,应溯源到国际上承认的相关领域的其他测量标准。
3、计量校准不确定度的累计影响
所确认的每一个测量标准和每一台测量设备都应考虑到校准链中每环节的不确定度的累计影响。当总的不确定度明显危及在误差极限内进行测量的能力时,应采取措施。应记录总的不确定度重要分量的详细情况,也应记录综合这些分量的方法。
4、环境条件
为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在受控的环境下对测量标准和测量设备进行校准、调整和使用。应考虑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照明、振动、灰尘控制、清洁度、电磁干扰及其其他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需要时应对上述因素进行连续的监控和记录,必要时应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记录应包括原始数据和修正数据,进行修正时应有充分的证据。
5、仪器校准人员
供方应保证所有确认工作都由具备相应资格,受过培训,有经验、有才能的人员来实施,并有人对其工作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