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冯生(先生)

联系手机:18030747473

固定电话:

企业邮箱:1550144041@qq.com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地方电气网上看到的,谢谢!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地方电气网资讯
    四川成都设备仪器计量校准检测-浅析仪器校准过程中节能管理措施
    发布者:st3004  发布时间:2018-01-11 16:44:00  访问次数:67

    仪器校准是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涉及各种仪器的检定,仪器仪表被世界公认为是具有高科技特征的产业,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并且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把仪器仪表作为其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就目前而言,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和低碳经济成为工业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智能化仪表及检定系统,已成为改造传统工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原材料综合利用、延长生产装置寿命、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环境保护、保障安全运行、节能降耗、实现信息管理、优化控制策略等的必备工具。下面就仪器校准过程中加强节能管理的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一、做好仪器检定设备节能基础工作

    仪器检定器具分为一级计量器具和二级计量器具,一级计量器具包括电度表等;二级计量器具包括各种压力计仪器等。各计量仪表的仪器校正证书由负责校验单位妥善保管,保存期限至少3年。 计量设备报废由校验部门出具报废通知单,节能环保办公室和使用单位进行复核确认后方可报废。准备报废的计量设备需按油田有关规定做报废处理(小型计量仪表可直接作废品处理)。

    二、加强信息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于工作中,仪器仪表鉴定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硬件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自身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又促进了硬件建设,在相互促进的动态变化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仪器仪表鉴定过程要分析结果、出鉴定报告等,都涉及纸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纸张的浪费。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张浪费的角度考虑,仪器仪表鉴定时应该倡导无纸办公,这不仅顺应了电子信息化办公,还节约了大量纸张消耗量和打印、复印的耗材,也节约了用于造纸的电、木材、煤、水、化工原料等,还减少了因造纸而产生的严重污染。

    三、加强检查、强化员工节能意识

    结合单位实际,建议采取一系列加强员工节能意识的措施,例如:注意宣传,强化节能的必要性。建议结合仪器检定实际,将节能减排和节支降耗作为重点工作,认真研究,狠抓落实,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和节能管理体系,从每个岗位入手,全面实现每台效验设备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标。

    紧紧围绕节能指标,以深挖内潜、节能增效为主要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优势和思想优势,积极在“思想挖潜”上下工夫。充分利用板报等有效载体,全面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增强全体员工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在思想上为挖潜增效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层层分解节能降耗各项指标,通过创建“六好”党支部、争做“六优”党员活动,引导和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通过不断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带动和促进员工形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应对挑战、争做贡献的良好局面。各岗根据工作实际,对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对节能降耗、挖潜增效工作好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全面收集,制定针对性的制度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增效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成立节能管理小组,明确目标职责

    以领导任节能组组长,成立节能管理小组,探索节能方式在单位内的应用模式,全面提升节能鉴定水平,最大效能的发挥节能技术的保障作用。继续深入攻关节能管理中面临的瓶颈难题,研究节能管理新方法,同时与上级主管节能部门一起共同做好仪器仪表节能管理工作,确保节能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组织员工进行交流学习,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在节能新措施、节能管理创新上有所创新,获得新进展。选派技术过硬班组、综合分析所用仪器的节能措施,深入开展以压力计检定装置为核心的样本节能工程,加强其他仪器仪表的节能管理力度,明确各台仪器的节能目标。

    在组织实施上:统一组织,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负责人,现场试验优选班组,在公司确定的重点仪器试验中,试验过程实行定优秀班组,责任人现场跟踪,全程监测,专人负责,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时时沟通、协作,确保仪器仪表鉴定节能措施效果评价“真实、准确、有效”。

    节约能源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也与企业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仪器仪表鉴定设备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技术发展的同时,人们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节能环保也成为广大员工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免责声明:地方电气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