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12-150蓄电池12V150A/10HR/KE防阻燃壳体
SS12 系列 阀控密封式铅酸免维护蓄电池 |
|||||||||||||
|
|
|
恒定电流放电数据表(环境温度25℃,含连接条压降损耗,终止电压1.8VPC) |
|
|
||||||||
型号 |
标称电压 |
标称容量 |
1MIN |
5MIN |
15MIN |
30MIN |
1H |
2H |
5H |
8H |
10H |
内阻 |
极柱规格 |
SS12-7 |
12V |
7AH |
37.3 |
20.0 |
10.6 |
6.8 |
4.2 |
2.5 |
1.19 |
0.8 |
0.65 |
约25mΩ |
螺栓螺母 |
SS12-20 |
12V |
20AH |
88 |
60.3 |
39 |
25.5 |
15.7 |
8.5 |
3.8 |
2.8 |
2.1 |
约11mΩ |
螺栓螺母 |
SS12-26 |
12V |
26AH |
93.2 |
68.9 |
41.9 |
27.7 |
17 |
9.82 |
4.54 |
3 |
2.45 |
约9mΩ |
螺栓螺母 |
SS12-33 |
12V |
33AH |
118.29 |
87.45 |
53.18 |
35.16 |
21.58 |
12.46 |
5.76 |
3.81 |
3.11 |
约9mΩ |
螺栓螺母 |
SS12-40 |
12V |
40AH |
126 |
99.4 |
64.7 |
43.4 |
26.6 |
15.2 |
7 |
4.61 |
3.77 |
约7mΩ |
螺栓螺母 |
SS12-65 |
12V |
65AH |
204 |
162 |
105 |
70.5 |
43.2 |
24.7 |
11.4 |
7.49 |
6.12 |
约7mΩ |
螺栓螺母 |
SS12-80 |
12V |
80AH |
251.07 |
199.38 |
129.23 |
86.77 |
53.17 |
30.4 |
14.03 |
9.22 |
7.53 |
约4mΩ |
螺栓螺母 |
SS12-100 |
12V |
100AH |
303.25 |
233 |
151 |
102 |
63.3 |
37.1 |
17.4 |
11.5 |
9.4 |
约4mΩ |
嵌入式 |
SS12-120 |
12V |
120AH |
409 |
314.5 |
203.8 |
138 |
85.5 |
50.6 |
23.5 |
15.5 |
12.7 |
约3mΩ |
嵌入式 |
SS12-150 |
12V |
150AH |
455 |
350 |
226.7 |
153 |
95 |
55.6 |
26.1 |
17.25 |
14.9 |
约3mΩ |
嵌入式 |
SS12-200 |
12V |
200AH |
/ |
488 |
316 |
214 |
133 |
77.8 |
36.5 |
24.1 |
19.7 |
约3mΩ |
嵌入式 |
蓄电池涨裂的预防措施
从以上谈到的蓄电池发生涨裂的原因来看,要想避免发生蓄电池涨裂事故,首先,要避免在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火花,这就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将蓄电池安装牢固,导线接头与电桩的连接要紧固,大修时要保证极板组的焊接质量。
其次,为了使蓄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及时从加液口的通气孔溢出,使蓄电池的内部气压不过高,平时一定要将蓄电池的加液盖拧紧,并经常疏通其通气孔。
第三,为避免蓄电池过度放电,在使用起动机起动车辆时,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起动车辆时,不能连续使用起动机。冷车起动车辆时,一定要对车辆进行预热,起动机的结合时间不得超过5~10s,而且必须间隔10s~15s一次起动。
第四,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一定要避免电流过大或发生过充电现象。为此,对已装在车辆上的蓄电池来说,一定要调整好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对在充电间充电的蓄电池来说,则一定要把握好充电电流和充电时间。
蓄电池内阻检测原理
由于电池内阻为毫欧级,因此采用常规的两端子测量方法测量误差较大,在此采用四端子测量方式。测量时两个端子施加一频率为SS12-150蓄电池12V150A/10HR/KE防阻燃壳体
的恒定交流激励电流信号,另两个端子用于测量。测量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响应信号是指蓄电池注入交流恒流源后,在其两端测出的交流电压信号。而正弦信号是经D/A产生的作为压控恒流源的输入信号。
设正弦信号为:(1)
蓄电池两端的响应电压信号为:(2)
θ为注入蓄电池的交流电流和其两端响应电压信号的相位差。
通过模拟乘法器后有:
K为模拟乘法器的放大系数。
进行低通滤波后滤掉交流成分得:(3)
由交流法测内阻原理得:(5)
式中I为交流恒流源信号的最大值。比较(4)、(5)可得:
上式中K、A、I都是已知量,而u为经过A/D采样送到单片机进行处理的采样值,所以在单片机中进行一个简单的除法运算便能得到蓄电池内阻了。
蓄电池外壳材料我ABS工程塑料,在45℃环境下使用不应有变形现象。蓄电池外壳变形不是突发的,往往有一个过程,蓄电池在放电结束后,当充电器给蓄电池充电充到蓄电池容量的80%左右时,充电就进入高电压充电区,这时在正极板上先析出氧气。氧气通过AGM隔板中的微孔达到负极,在负极板上进行氧复合反应。反应时产生热量,当充电容量达到90%时,氧气发生速度增大,负极开始产生氢气。大量气体的增加使蓄电池内压超过开压阀,安全阀开启,气体带着水逸出,最终表现为失水。
随着蓄电池循环次数的增加,水份逐渐减少,结果蓄电池出现下列情况:
⑴氧气“通道”变得畅通,正极产生的氧气很容易通过“通道”达到负极;
⑵热容减小,在蓄电池中热容最大的是水,水损失后,蓄电池热容大大减小,产生的热量使蓄电池温度升高很快;
⑶由于失水后蓄电池中AGM隔板发生收缩现象,使之与负极板的附着力变差,内阻增大,充放电过程中发热量加大。经过上述过程,蓄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只能经过电池槽盒壁散热。如散热量小于发热量,即出现温度上升现象。温度上升,使蓄电池析气过电位降低,析气量增大,正极大量的氧气通过“通道”在负极表面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温度快速上升,形成恶性循环,即所谓的“热失控”,最终温度达到80℃以上,即发生蓄电池外壳变形现象。
SS12-150蓄电池12V150A/10HR/KE防阻燃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