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电缆地线芯绝缘采用具有抗氧化性能的K型B类低密度聚乙烯、高温氟塑料、高绝缘聚烯。这些材料的绝缘电阻高,耐电压好,介电系数小和介质损耗温度和变频率的影响也小,不但能满足传输性能的要求,而且能确保电缆的使用寿命。护套采用了特种阻燃A、B、C、N、I类的阻燃料。能够满足不同环境的阻燃要求。电缆敷设时应尽量远离热源,避免与蒸汽管道平行或交叉布置,若平行或交叉,应保持规定的距离,并采取隔热措施,禁止电缆全线平行敷设在热管道的上边或下边;在有些管道的隧道或沟内,一般避免敷设电缆,如需敷设,应采取隔热措施;架空敷设的电缆,尤其是塑料、橡胶电缆电缆隧道中NH-JKVVP1控制电缆-硅橡胶阻燃电缆应避免有接头,因电缆接头是电缆中绝缘最薄弱的地方,接头处容易发生电缆短路故
障,当必须在隧道中安装中间接头时,应用耐火隔板将其与其他电缆隔开。以上电缆敷设有关规定对防止电缆过热、绝缘损伤起火均起有效作用。铠装 铠装采用双层镀锌钢带,螺旋绕包两层,外层钢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钢带间隙上方,包带间隙应不大于钢带宽度的50%。 2.1.8 外护套 外护套应采用聚烯料挤包。 外护套应紧密挤包在绞合的绝缘线芯、隔离层或金属铠装层(若有)上,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或护套。护套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 外护套厚度符合GB/T 9330标准的规定。 2.1.9 电缆不圆度 电缆不圆度应不大于10%且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90mm2。接地导体的末端应用铜质端子与设备的接地系统相连接,端子的电气接触面积应与接地导体的截面相适应,但最小电气接触面积不应小于30mm2。 2.2.10.3主回路中凡规定或需要触及的所有部件都应可靠接地。 2.2.10.4除主回路和辅助回路之外的所有要接地的金属部件应直接或通过金属构件与接地导体相连接。金属部件和外壳到接地端子之间通过30A直流电流时压降不大于3V。功能单元内部的相互连接应保证电气连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