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利用太阳能与回收电能电梯"在青岛研制成功 近日,我国第一台“可利用太阳能与回收电能电梯”在青岛精工电梯制造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经过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与传统电梯相比,这种电梯省电可达60.1%以上。
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检验所总工程师刘衍胜介绍,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实验报告显示,这是国家电梯检验中心实验的第一台“可利用太阳能与回收电能电梯”整机产品。
刘衍胜总工程师介绍,“可利用太阳能与回收电能电梯”和普通电梯相比,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电源可自动切换。“可利用太阳能与回收电能电梯”开发的专用供电电源(简称LPS)能够在电网停电或断电0.2秒后自动向电梯供电,保障电梯继续运行2小时以上,当电网恢复供电时,这种电源又能够自动切回电网供电,这就实现了电梯的可持续运行,突破了普通电梯只能就近平层、电源不能自动切换的困难。
二是采用了光网互补新技术。可以把太阳能和电梯运行中产生的电能储存在特定的蓄电池内,达到一定参数后,不需电网继续供电,而是自动切换成蓄电池供电状态,这就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回收再利用电能。根据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回收再利用电能的利用率可达22%,加上太阳能的叠加利用,总体节电可达60.1%。
三是利用太阳能为电梯供电,突破了传统电梯供电方式。随着转换太阳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不需电网供电、只需依靠太阳能供电的新型电梯供电方式,为现代环保电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可利用太阳能与回收电能电梯”是青岛精工电梯制造有限公司联合有关专家数年技术攻关的结果。样机实验表明,产品技术比较成熟,将很快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有关电梯专家介绍,“可利用太阳能与回收电能电梯”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电梯领域采用新能源技术的新突破,标志着电梯开始进入由“耗”能向“节”能甚至“造”能转变的新阶段,为电梯产业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辟了新途径,对实现电梯运行更加节能环保,更加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
(编辑:全球电池网)
行业信息3
中国将成机器人大国 2012年,国家工信部颁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迎来了战略性的发展契机。 今年11月15日,有媒体报道,总部设在德国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内地机器人销售量平均每年增加25%,2012年已达到2.7万个。该联合会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会在2014年开始爆发,到2016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 兴业证券研报则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但是从人均机器人拥有量来看,我国与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5-10倍差距,预计未来几年仍有望保持20%左右年均增速,2015年之后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 目前,各地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相应产业发展计划,如浙江宣布在未来5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重庆市政府则宣布要将工业机器人打造成千亿产业。此外,上海、天津、昆山、徐州等地都已设立机器人产业园,地方政府用真金白银支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国外工业机器人巨头也纷纷来到中国淘金。12月10日,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德国库卡在中国上海松江新工厂举行了其在华制造的首台机器人和控制柜下线仪式。此前,日本川崎重工宣布将在中国投资近100亿日元建设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工厂;而日本安川电机在我国开办的工业机器人工厂已正式投产,目前产能为每年3000台并有扩产计划。瑞士ABB集团也已在中国建厂。
圣能蓄电池产品特征
1. 容量范围:80Ah—3000Ah;
2. 电压等级:2V、6V、12V;
3. 设计寿命长:2V系列电池设计浮充寿命达15年以上,6V、12V为10年;
4. 自放电小:≤1%(每月);
5. 密封反应效率高:≥99%;
6. 结构紧凑,比能量高;
7. 工作温度范围宽:-15~45℃。
结构特点
· 板栅:采用子母板栅结构专利技术;
· 正极板:涂膏式正极板,高温高湿4BS固化工艺;
· 隔板:具有高吸附、高稳定性的多微孔超细玻璃纤维隔板;
· 电池壳体:抗冲击、耐震动的高强度ABS(可选用阻燃级);
· 端子密封:采用多层极柱密封专有技术;
· 安全阀:专利迷宫式双层防爆滤酸阀体结构;
· 接线端子:采用嵌铜芯圆端子结构设计。
泉州市圣能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宏艺实业(香港)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蓄电池研发、生产及销售型企业。拥有昕能、奥亚特、万松、卡能尔、孟帕亚、轩能等众多品牌,公司总投资额超过5000万人民币,占地20000多平方米(另有30000平方米在开发中),主体厂房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150万千伏安时,是国内采用先进铅钙极板和AGM隔板制造高质量阀控密封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厂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