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
据考证,太师椅起源于南宋,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明清时,在制作时常以大狮与小狮为图样,寓意太师、少师,故称太师椅。现在我们所谓的太师椅是指清中期出现的、由明代宝座演变而来的扶手椅、屏背椅等,其式样很多,民间常用,存世量大。
关于太师椅名称的由来,相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太师椅的命名与宋朝奸相秦桧相联系。古代这种椅子专供官居相位即太师的人坐用,故名“太师椅”。据岳珂《程史》记载,南宋奸相,一日宴请宾客,席间有个参军走到秦桧面前,吹捧这位相爷的“功德”,秦桧十分高兴,即命一伶人送交椅赐座。参军受宠若惊,在拱揖就坐座时,因举止失措,忽坠其幞头,露出了巾环。伶人即问参军这是什么巾环,参军回答,“二圣环”。伶人一听,便一语双关地对参军说:“你只顾自己坐太师椅,却把二圣环丢在脑后,讲得过去吗?”伶人此言,表面上是批评参军的失礼行为,实际上是暗讽秦桧只顾自己做太师,却把宋徽宗、宋钦宗的回归忘得一干二净。伶人所说的“二圣”即徽宗、钦宗,这时已被金人俘虏扣押,“环”谐音“还”,指回到宋朝朝廷。后人叹服伶人的说话技巧,从此就把交椅称为“太师椅”。对于这种说法,日本人诸桥辙次著的《大汉和词典》中对“太师椅”做了这样的解释:“宋朝太师秦桧坐过的椅子。背高呈圆形,现称大圈椅为太师椅。”
还有一种说法是由“文太史椅”演化而来。“文太史”指明代才子文征明,“文太史椅”是他日常用的一把交椅。他死后此椅归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所有。文震孟明末曾入内阁为相,系崇祯朝的太师。因“太史”与“太师”谐音,加上文震孟又官居太师,所以就把这种椅子叫做“太师椅”了。
有关宋代交椅的形式,陈增弼先生在《太师椅考》一文中进行了高度概括,并将其分成四种形式:直形搭脑、横向靠背式,如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的药铺柜前有这种交椅;直形搭脑、竖向靠背式,见宋萧照《中兴祯应图》,后元明清一直沿用;圆形搭脑、竖向靠背式,又称“栲栳圈”,宋画《蕉荫击球图》中有这种交椅,为我国古代木匠的一大创造;圆形搭脑、竖向靠背式,附加荷叶形托首。
到了清代,太师椅的造型与宋史所载相差甚远,体形硕大、做工繁复、设于厅堂的扶手椅、屏背椅等都称太师椅,以乾隆时期的作品为最精,一般都采用紫檀、花梨与红木等高级木材打制,还有镶瓷、镶石、镶珐琅等工艺。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椅背基本上是屏风式,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于尊严。
太师椅原为官家之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放在皇宫、衙门内便带有官品职位的含义,放在家庭中,也显示出主人的地位。清中期后,广东家具生产蓬勃发展,原为官家之椅的太师椅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椅背与扶手常被雕刻得精彩异常,成为一种充满富贵之气的精美坐椅,风靡一时,后来又发展到用榉木等木材制造,成为一种家常坐具。处于重要位置的客厅里,一对太师椅与八仙桌配套,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足可以说明主人的品位和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