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价格:电议 元(人民币) 上架日期:2016年10月8日 产地:沧州 发货地:沧州 (发货期:当天内发货) 供应数量:不限 最少起订:1吨 浏览量:14 暂无相关下载 其他资料下载:
简要说明:
卢锋:换个角度看钢铁 中国钢铁业未来10至20年有望全面崛起(二) 近年我国经济进入周期与结构双重调整关键阶段,具有较强顺周期特征的钢铁行业面临多重困境。 国内需求增速回落加剧产能过剩压力,价格与利润大幅下降显示经营环境恶化,负债率高企与少数企业违约破产,作为“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性行业)重头行业持续面临绿色环保压力。 就外部而言,钢铁出口较快增长伴随贸易摩擦频次上升,钢铁产能过剩与经贸关系成为近年双边、多边国际对话场合重要热点内容。一段时期以来,钢铁业似乎成为一个负面消息不断的“问题行业”。 然而转换视角观察当下形势也折射历史性机遇。目前钢铁内外环境特点是,中国钢铁发展伴随世界新一轮钢铁产业转移进入决定性阶段的产物,是中国钢铁从体量扩张转向全面崛起调整期的必经历练。观察世界钢铁产业转移历史大势与根源,分析中国当代钢铁业成长轨迹及其经济逻辑,对于全面理解中国钢铁业目前形势特征及其演变前景具有认识借鉴意义。作为“换个视角看钢铁——世界钢铁产业转移与中国选择”研究报告”部分内容,本文着重考察世界钢铁产业转移历史大势及内在规律,讨论中国体制转型背景下钢铁业崛起过程与前景。 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的成型方法有UOE成型法、排辊成型法(CFE)、CE成型等。对于绝大多数成型方法的最后一道工序都是对焊接后管坯再进行一次全长扩径,以提高焊接管形质量。扩径成为大口径直缝焊管生产中确保成品管质量的一道重要工序。 扩径是一种利用液压或机械方式从钢管内壁加力使钢管沿着径向向外扩胀成型的压力加工工艺。机械方式比液压方式,设备简单且效率更高,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几条大口径直缝焊管制管线扩径工序都被采用,其工艺为: 机械扩径利用扩径机端部的分瓣的扇形块沿径向扩张,使管坯沿长度方向以步进方式,分段实现全管长塑性变形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 1 初步整圆阶段。扇形块打开直到所有扇形块都接触到钢管内壁,此时步长范围内钢管内圆管中各点半径大小都几乎一致,钢管得到初步整圆。 2 名义内径阶段。扇形块从前段位置开始降低运动速度,直到抵达要求位置,这个位置是质量要求的成品管内圆周位置。 3 弹复补偿阶段。扇形块在2阶段的位置开始进一步将低速度,直到抵达要求位置,这个位置是工艺设计要求的弹复前钢管内圆周位置。 4 保压稳定阶段。扇形块在弹复前钢管内圆周位置一段时间保持不动,这是设备和扩径工艺要求的保压稳定阶段。 5 卸荷回归阶段。扇形块从弹复前钢管内圆周位置开始迅速回缩,直到抵达初始扩径的位置,这是扩径工艺要求的扇形块最小收缩直径。 双面埋弧焊直缝钢管是在1940年发明的一种新的焊接方法,它和前面的手工焊相同的地方是它还是采用渣保护,但是这个渣不是焊条的药皮,是专门熔炼出来的焊药。这个焊药系统由一个漏斗装的焊药通过一个管道输送到要焊接的前面。 第二个不同是不采用焊条,采用焊丝,因为焊丝可以连续送给;焊条,我们烧完一根焊条总得有一个焊条头就给扔了,而且操作得停下来,换焊条然后再焊。 这种方法,第一个优点是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第二个优点,它是在埋弧底下进行焊接,所以它的热交换和保护性能比较强,焊接出来的质量比较高;第三个优点,由于埋弧自动焊中电弧埋在焊药底下,所以它可以采用大电流,焊接效率比较高,最近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 改成焊丝以后,用送焊丝的装置和焊丝盘,连续地送给焊丝,这种焊接方法是连续送进的焊丝,在可熔化的颗粒状的焊剂覆盖下引燃电弧,使焊丝、母材和焊剂的一部分熔化和蒸发构成一个空腔,电弧是在空腔里面稳定燃烧,所以把它称之为埋弧自动焊。电弧是埋在空腔里边的。 管道是一种高强钢,这种管道在工厂里边先预制成一段,然后再拿到工地上,在野外焊接,这种管道在工厂制作的焊接的工艺就是采用埋弧焊,现在埋弧焊已经发展成为,有双丝埋弧焊,还有多丝埋弧焊,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直缝钢管 直缝钢管是焊缝与钢管纵向平行的钢管。通常分为公制电焊钢管、电焊薄壁管、变压器冷却油管等等。直缝焊管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发展较快。 螺旋焊管的强度一般比直缝焊管高,能用较窄的坯料生产管径较大的焊管,还可以用同样宽度的坯料生产管径不同的焊管。但是与相同长度的直缝管相比,焊缝长度增加30~100%,而且生产速度较低。 中国正值第三次全球钢铁产业大转移 钢铁产业是在18至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推进过程中伴随需求增长与技术变革发展起来的。19世纪初叶钢铁产能主要集中在西欧和美国少数国家,估计1820年全球钢铁产量在100万吨之数,其中主要是熟铁和生铁,近年全球钢铁产量约为16亿吨上下,近两个世纪钢铁产量增长约1600倍。具体观察,全球钢铁产量大约在19世纪70至80年代达到1000万吨,20世纪20年代后期(1927年)超过1亿吨;二战时期高峰年份1943年全球产量为1.63亿吨,其时美国生产8000多万吨占据半壁江山;战后到1968年超过5亿吨,2004年第一次超过10亿吨,目前峰值是2014年16.7亿吨。 近现代不同时期钢铁业在主要钢铁国之间相对涨落消长,派生出世界钢铁产业转移画面。大致而言,以18世纪后半期与19世纪上半期,英国等西欧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先发优势主导全球钢铁业为历史起点,过去一个多世纪世界钢铁产业已经和正在发生三次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