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鸿贝蓄电池经销商
产品特点:
--------------------------------------------------------------------------------
1、额定工作电压:2V,6V,12V
2、浮充电设计寿命:6V、12V可达12年,2V长达18年以上。
3、活性物质:99.9999%高纯电解精铅;
4、板栅:铅、锡、钙多元耐蚀合金;
5、标称使用温度:-20℃~50℃
6、安全操作温度:-40℃~60℃
7、浮充电压(每单格):2.23~2.30V(20℃~30℃)
8、均充电压(每单格):2.33~2.40V(20℃~30℃)
9、充电电压温度补偿系数:每单体-3mV~-5 mV/℃
10、气体化合效率:不低于99.9%。
11、电池槽、盖材料:高强度ABS阻燃工程塑料,阻燃等级不低于UL94-HB级。
12、安全阀:美国“本森”式Ventseal单向安全排气阀,阀芯为高可靠航天级EPDM橡胶材料制造,阀体为迷宫式结构,可起到双重滤酸作用,可将酸雾完全回收,绝无酸雾逸出,具有超强的耐过充能力和过充寿命。
开阀压力:10~30KPa;
鸿贝蓄电池的产品特点:
◆ 槽式化成保证电池达到100%容量,并使电池均衡性达到最优化。
◆ 高可靠的极柱双重密封结构,其抗冲击性能及密封性能大大提高,确保电解液不会渗出,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 安全可靠,内置国内先进防爆虑酸片安全阀,具有精确的开闭阀压力及防爆、过滤酸雾功能,一旦过充,可释放出多余气体,不会使电池胀裂、酸雾逸出。
◆ 采用超纯原辅材料和添加剂、特殊配方的电解液,具有内阻小,高倍率特性好、充电接受能力强的特点。
◆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合金工艺、铅膏工艺、电解液配方、环氧封结工艺),确保产品良好性能。
鸿贝蓄电池性能特点:
◆以气相二氧化硅和多种添加剂制成的硅凝胶,其结构为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可将硫酸
吸附在凝胶中,同时凝胶中的毛细裂缝为正极析出的氧到达负极建立起通道,从而实现密封反应效率的建立,使电池全密封、无电解液的溢出和酸雾的析出,对环境和设备无污染。
◆胶体电池电解质呈凝胶状态,不流动、无泄露,可立式或卧式摆放。
◆板栅结构:极耳中位及底角错位式设计,2V系列正极板底部包有塑料保护膜,可提高蓄电池在工作中的可靠性,合金采用铅钙锡铝合金,负极板析氢电位高。正板合金为高锡低钙合金,其组织结构晶粒细小致密,耐腐蚀
◆隔板采用进口的胶体电池专用波纹式PVC隔板,其隔板孔率大,电阻低。性能好,电池具有长使用寿命的特点。
◆ 电池槽、盖为ABS材料,并采用环氧树脂封合,确保无泄露。
◆ 极柱采用纯铅材质,耐腐蚀性能好,极柱与电池盖采用压环结构即压环与密封胶圈将电池极柱实现机械密封,再用树脂封合剂粘合,确保了其密封可靠性。
◆2V、12V全系列电池均具备滤气防爆片装置,电池外部遇到明火无引爆,并将析出气体进行过滤,使其对环境无污染。
◆胶体电池电解质为凝胶电解质,无酸液分层现象,使极板各部反应均匀,增强了大型电池容量及使用寿命的可靠性。
◆过量的电解质,胶体注入时为溶胶状态,可充满电池内所有的空间。电池在高温及过充电的情况下,不易出现干涸现象,电池热容量大,散热性好,不易产生热失控现象。
◆胶体电池凝胶电解质对正极、负极活物质结晶过程产生有益影响,使电池的深放电循环能力好,抗负极硫酸盐化能力增强,使电池在过放电后恢复能力大幅提高。
鸿贝蓄电池有许多优良特性
1、免维护。 2、无泄露。 3、低自放电。
4、可在大范围温度内使用。 5、长寿命。 6、高放电设计。
结构
单体电池由正极板、负极板、隔板、和端子组成并配有安全阀。这些部件装入ABS壳体,并配以ABS上盖。
1、极板:正负极板由氧化铅涂于铅钙合金板栅制成,可快速充电。
2、隔板:用高耐久性的超细玻璃纤维用作隔板,可吸收电解液并保持良好的电流传导性。
3、安全阀:由特殊橡胶制成,当过充后内压加大引起气体过多时,安全阀可开启。
4、壳体及上盖:由防酸及耐久性的ABS材料制成,密封并可防止漏液。
鸿贝蓄电池经销商
鸿贝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1、放电时间与放电电流:电池容量通过放电电流及到终止电压的时间的乘积。
2、温度对容量的影响:电池容量受环境温度及放电时率的影响,低温度可减少容量的损 失,反之高温可损害电池寿命。
3、使用铅钙全金板栅可降低自放电,如闲置6个月不使用,每天的自放电约0.1%(20℃) 以下表为充电时间间隔。
4、循环使用寿命:循环次数受放电深度、作业温度及充电方式的影响。
动力电池强推规范是喜是忧?
工信部公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三批,加之此前公布的两批,共有25家电池企业入围。按照规定,采用没有进入目录的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从今年5月1日开始,将不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从而无法获得补贴。同日,工信部还发布了关于《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要求已列入公告的25家单体企业,按照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和GB/T 31486-2015三项标准要求进行重新检测,要求未进入公告的企业严格按照《规范条件》进行申请。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在发布之初并非强制性规范,如今突然作为补贴的发放标准提出来,这让一些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措手不及。为何工信部这个时候要搞突然袭击,新标准的强制执行又会对新能源汽车车企和电池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拿我的钱,听我的话
2015年,在工信部、财政部高额补贴的引导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了井喷速度的发展,产销量翻了三倍多。大量电动车走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但是,在高额补贴之下,各种不和谐的声音冒了出来。一些不法企业利用高额补贴的漏洞,专门制造不真实销售只骗补贴的电动车。
动力电池一哄而上,一些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品质令人担忧,有群死群伤事故的隐患。
以三星、LG、松下为代表的外资动力电池企业抢占中国市场,甚至搞低价倾销,影响了中国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
工信部对此这些问题当然不能听之任之。电动汽车单纯靠竞争力市场很小,基本是补贴与政策支持出来的人造市场。而提供支持的钱都是真金白银,怎么花,达到什么目的当然是金主说了算。
于是,工信部针对发现的问题频频出招,先是各地开始严查骗补,之后是强行规定大客车只能用磷酸铁锂电池,如今的强推电池规范算是第三波了。
工信部的意图很明显,搞这个规范有两个目的。一是清理一下一哄而上的阿猫阿狗,保证动力电池的品质与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认证严格,厂商数量有限制,品质问题容易监督追查,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是好事。
此外,搞这个规范还有一点贸易壁垒的意思。2015年在政策扶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扩张,动力电池受益尤其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锂电池制造行业实现收入2030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约130亿元,同比增长60%。而LG、三星为首的具有技术优势的外资品牌成为较大受益者。
国家掏出真金白银扶持电动汽车产业链,结果钱一转帮助外国巨头发展,工信部当然不做这个冤大头。赚钱可以,进入我的规范,按照我的规矩玩。
工信部的做法,可以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给钱就任性,都按照我的规律来玩,达到我的意图。
二、新规对电池企业是利好
按照新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企业将被规范化。实力较强,产品品质较高的企业,特别是已经进入目录的25个企业将获得一个大发展的机会。
全国动力电池企业不完全统计有150多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客户。而在规范强推之后。短期内这个150家就变成了25家,而且这25家还得通过重新检测才行。
这样等于150家的饭。25家来吃,一家要吃6家的饭,这个政策给的发展机会太难得了。
此外,外资巨头突然被一道壁垒挡住,你要去通过规范,先不说条件,仅仅是审批过程没有了一年半年就不行,而要达到条件,最终审批成功,三五年也不是不可能。
而电动汽车厂商等一年半年就是大问题了,等三五年日子还过不过了?
原本使用了外资巨头电池方案的汽车企业就只能转用国产已经通过审批的企业。
这块蛋糕也归了这25家动力电池企业,这是大利好。
三、汽车企业应有缓冲期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电池包的选用不是上超市买瓶饮料,恒大不搞有奖销售了,我就买娃哈哈。
新能源汽车企业从立项到选择动力电池,到开发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再到上车测试调试,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花费很多很多钱。
工信部突然来这样一个规定,汽车企业是措手不及的。换动力电池方案,换BMS,重新测试,重新装车,整车再测试,这个周期太长,成本也很高。
以当下电动汽车的竞争力,没有一家车企敢说我不要补贴一样卖。
所以,工信部的规定,对车企来说是突然袭击。意味着大量投资的浪费。
所以,在强推电池标准的同时,应该给汽车企业留出来一个缓冲期,已经研发完毕准备上市的产品不妨网开一面,先给这些产品一个机会。
电池是要换,但是可以留到下一代产品更新换代的时候再换。已经花费了巨额投资开发完成产品,就给个一年两年的缓冲期。不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负担。
工信部的意图很好,但是执行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企业的困难,新能源补贴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手段与目的不应混淆。
靠尿液也能发电?燃料电池脑洞虽大但仍存短板
据国外科技网站TechRadar报道,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将尿液转化为电能的新型燃料电池。简单来说,燃料电池中用来发电的微生物能够将尿液中的有机物转成电能并在电池中存储。
这听起来非常有趣。尽管在三年前,英国的布里斯托机器人实验室就曾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用尿液发电的燃料电池。不过,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将燃料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纳入了考虑范围之内。
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燃料电池用途广泛并拥有诸多优势,为电池技术带来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但是,在一些方面,燃料电池仍然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燃料电池用途广泛,有利于推动电池技术发展
燃料电池,是一种主要透过氧或其他氧化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把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电池。当燃料和空气分别被送进燃料电池时,电就产生了。从表面上看,燃料电池有着正负极和电解质,使之看起来就像蓄电池。但实际上,它并无储电功能,反而更像一个“发电厂”。
燃料电池的起源,可以回溯至19世纪30年代。1839年,英国的法官和科学家William Robert Grove 爵士做了电解水实验,分离出氢和氧,这被认为是燃料电池的第一个装置。Grove由这个实验联想到,如果氢和氧产生反应,就可能使电解水的过程发生逆转从而产生电能。
为此,他将两条白金的带子分别放入盛有氢和氧的密封瓶中。当两个瓶子被放入稀释的硫酸溶液时,电流开始在两个点之间流动,最终生成了水。为了提高电压,Grove将同样的几个装置进行串联,他把它们称作“气体电池”。在1889年,化学家Ludwig Mond 和Charles Langer尝试着用工业煤气和空气制造实用装置,他们将它命名为“燃料电池”,并获得了200mA/m?的电流密度。
虽然这种新型技术引起了各方的注意,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想要将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需要克服诸多科学技术障碍,于是对于这一技术的热情逐渐冷却。
到了1932年,剑桥大学工程师Francis Thomas Bacon博士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多次修改,比如用廉价的镍网替换白金电极,还有用不易腐蚀电极的硫酸电解质替换碱性的氢氧化钾。Bacon将其称为Bacon电池,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碱性燃料电池。
此外,Allis-Chalmers公司的农业机械生产商Harry Karl Ihrig在同一年中制造出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车辆。将1008块电池连接在一起,成为了能够产生15W燃料的电池组,可以为一台20马力的拖拉机供电。
这些发展为如今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燃料电池拥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军事、空间、发电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燃料电池的应用侧重于军事、空间等专业和千瓦级以上分散式的发电中,电动车领域也成为燃料电池主要的应用方向。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采用燃料电池发电的电动车。
此外,小型化的技术使得燃料电池被应用于一般的消费型电子产品也成为其应用发展的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小型化的燃料电池将能够取代现有的锂电池或镍氢电池等高价产品。笔记本电脑、手机、相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均可用燃料电池作为电源,为有效地解决电子产品的续航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空间任务中,在为航天飞机提供动力以及饮用水方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已被广泛应用;在民用燃料电池中,作为中型电源应用并进入了商业化阶段的磷酸燃料电池(PAFC)成为首选;在工业试验阶段,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起步较晚的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则是发电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燃料电池,是未来大规模清洁发电站的首选。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找一些既能够高效利用又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利用方式。燃料电池可以说是较为理想的技术,它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少,有利于推动电池技术的发展。但是,燃料电池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燃料电池拥有诸多优势,但存在短板仍需探索
现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是锂电池。与燃料电池相比,二者有相同亦有不同。
放电原理相同。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在对外输出电能时不是热机过程,而是等温绝热的电化学电源过程,因此效率都比较高。
工作方式不同。燃料电池输入的是化学能,输出的是电能。锂电池则是输入电能,输出的也是电能。因此,燃料电池是能量转化装置,而锂电池是储能装置。
相比之下,燃料电池的优势很多。
从能源结构的角度看,燃料电池占上风。在化石能占绝大部分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从化石能到消费终端的效率是电池领域考虑的重点,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能量转化装置的变革。相比之下,储能装置更侧重于优化能量利用的效率。
燃料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比如前面提到的以尿液为动力的燃料电池。其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电池是一种“价格低廉,可再生,可保持碳平衡”的产品。它的浪费程度极低,生产成本低至2英镑(约合18.5元人民币)左右。
从运载工具的角度看,燃料电池比锂电池更加适合汽车业态。化学反应需要氧化剂、燃料和反应场所,锂电池汽车需要这三样齐全,而燃料电池只需要后两样。锂电池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存放的距离极近,即使不在工作状态下也会自己放电。而且锂电池为了达成寿命循环往往浅充浅放,因此不能保证每个循环都将油用干或加满,这就导致真实的里程比理论上的还要减半。
此外,燃料加注的过程是物理过程,速度上不受限制。而锂电池汽车能量的恢复是充电过程,也就是电解反应,这种过程需要控制,并且加注速度也受到电池技术进展程度的制约。
由此可见,燃料电池的优势的确不在少数。不过,燃料电池在一些方面仍存在缺陷。
比如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应用上,由于燃料电池的反映特性,系统集成简化难度远高于已经充分集成的锂电池及其他种类的电池。
另外,燃料电池的产业化程度偏低。目前的燃料电池尚未形成产业链,相比之下,锂电池针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现场电源已经形成了批量制造业。
不过,在汽车方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均未形成产品制造业,其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电化学反应如何适应电机的负载大动态需求。
综上所述,燃料电池用途广泛,又拥有诸多优势,但是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短板,尚不能大规模投入使用。不过,科学家们和研究人员并未停止努力。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们一直在对尿液燃料电池进行研究,参与了这一项目的斯库勒博士表示:“这种新技术能改变穷人的生活,他们无需花大价钱就能用上电,这让我感到成就感十足”。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燃料电池能够真正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实现真正的高效率无污染发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