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英莱德蓄电池哪里便宜
英莱德蓄电池性能的优越性:
容量大、比能量高:采用特殊工艺制作、其容量大于100%,比能量达36-40Wh/Kg;
自放电率低:采用新型合金,网状板栅结构、超纯电解液,自放电率小,失水极少;
循环寿命长:应用高性能配方,具有长寿命特点,25℃正常使用情况下可达360次以上。按规定维护使用,循环次数可达650次以上;
安全可靠:采用独特设计,流线型阀面的注液阀,使用时间耐久,安全性能优越;
全密封防泄漏结构:可使电池在任意方向使用(倒置除外)。既具有全密封阀控式的优点,又具有可维护结构的特点;
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插式或扣式盖板,使蓄电池维护更加方便,定期维护可延长使用寿命50-100%或更长;
英莱德蓄电池的重要性及正确使用:
蓄电池是通信电源系统中直流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直流供电的后备电源,主要担负着在市电突然中断的情况下,继续为通信负载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确保交换、传输等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铅酸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能提供给负载的实际容量对确保通信畅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铅酸铅酸蓄电池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常易因活性物质脱落、板栅腐蚀或极板变形、硫化等因素,而使容量逐渐降低直至失效。找出落后电池,并将其予以处理,以便消除隐患,就是广大铅酸蓄电池维护人员的工作。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一直使用防酸隔爆式铅酸铅酸蓄电池,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由于此种电池维护方法繁琐,目前已被具有免加水、安装灵活、占地面积小且不形成酸雾的阀控式密封铅酸铅酸蓄电池(VRLA)所取代。近年来由于阀控式密封铅酸铅酸蓄电池被广泛使用,国内生产V厂家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问题不少,90年代初国内使用的电池出现了很多以前未遇到的新问题,但由于其是新技术,有些故障原因尚未被完全掌握,只有在维护上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方法,才可避免造成重大隐患。
英莱德蓄电池电解液高度的定期检查:
应定期检查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若电解液数量不够,会导致极板上部与空气接触而硫化,降低蓄电池的电荷容量,缩短其使用寿命。一般在冬天半个月检查1次,夏天高温水易蒸发,应每周检查1次。电解液液面高度一般为高出极板防护网10mm-15mm。现在绝大多数蓄电池在外壳上都有电解液液面高度上、下限标记,所以电解液液面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即可。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免维护蓄电池,虽然使用中不需要添加蒸馏水,但也应结合汽车定期维护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调整。
英莱德蓄电池的内部构造:
1、内螺纹的铜质端子能承受大电流的通过,并易于安装
2、长寿命压力环管密封技术完全消除极柱漏夜
3、单向自动调压安全阀能防止外部火花点燃内部气体
4、高度抗腐蚀正极板能有效延长电池寿命
5、稳定可靠的负极板保证极高的气体复合率
6、增强型ABS外壳材料使电池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7、低内阻高弹性微孔玻璃纤维,使电池处于贫液状态
直流高压对小密铅酸蓄电池池壳影响大小
随着铅酸铅酸蓄电池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要生产一只合格的铅酸铅酸蓄电池,必须经过多道生产工艺,而且每道生产工艺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目前大部分铅酸蓄电池壳生产厂家在铅酸蓄电池池壳注塑后仅凭人工检测注塑效果,以剔除不合格品。而在池壳注塑过程中受温度及材质等因素的影响,池壳可能出现气孔、毛毗等缺陷,由于小密铅酸铅酸蓄电池的池壳各单格相互连结的隔板比中、大密电池薄,小密铅酸蓄电池各单格之间的间距也较小,所以仅凭人工检测很难发现池壳的某些缺陷,等到半成品电池时再通过检测仪器剔除因此造成的不合格品就为时过晚,已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针对这种情况,参考国外相关成品电池密合度检测设备中的高压检测原理,成功开发出了物美价廉的池壳检测机。它适用于各类大、中、小密铅酸铅酸蓄电池池壳的检测,对小密铅酸铅酸蓄电池尤其有推广价值。
英莱德蓄电池哪里便宜
检测原理
在注塑后的铅酸蓄电池池壳的隔板两边紧贴隔板分别放置两块厚铜板,其中一块铜板接直流高压,另一块铜板接地线,在两块铜板之间加1.5万伏~3万伏直流高压, 通过检测泄漏电流的大小来判断池壳好坏,当池壳隔板有气孔或有毛毗等缺陷时此处隔板变薄,承受高压的能力差,空气电离严重,泄漏电流比正常池壳明显增大,当检测到的泄漏电流大于设定泄漏电流时用声光报警来表明此电池不合格。 (设定的泄漏电流值根据实际情况定)。以一只12v 6单格的小密铅酸铅酸蓄电池为例,
主电路的构成
池壳检测机对电池壳检测的关键在于直流高压的产生,其主电路如2。
2 池壳检测机主电路的构成
中tm1为调压器,tm2为高压变压器,tm2产生的高压经高压二极管d1整流得到0~3万伏(峰值电压)的直流高压。高压电阻r1、r2为限流电阻,我们以电压表v来间接指示实际的高压值,也就是以高压变压器tm1初级的低压送入电压表,其表头上指示的电压数值是根据高压变压器初、次关系换算后的高压值。这样处理既可节约成本又可保证安全。本设备将p21点电压送至另一比较环节,此电压与设定的泄漏电流比较来控制是否声光报警,以此剔除不合格品。由于电池壳的材质略有不同,空气湿度也有变化,各种因素都可能引起合格电池壳情况下p21点的电压发生微小变化,这种变化已足以导致设备误判断。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在主回路中串入了不同的电阻(虚线框中),以调节旋钮sa来作出选择,用以抵消各种影响,可避免设备的误判断。
直流高压的绝缘、元器件的耐高压及高压安全等问题
直流高压产生的原理并不复杂,本设备的关键还在于另外几个方面
首先是高压的绝缘问题。高压的绝缘如果处理不好,不但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对人身的安全也有很大的隐患。其次是元器件的耐高压问题,如果元器件的选用达不到要求,设备将不能达到长时间工作的用户要求。另外因为高压对人的危险性,我们应特别注意高压的安全处理。围绕以上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我们将高压变压器用真空环氧树脂全封闭浇铸,对高压变压器进行了严格的高压绝缘测试。主回路额定电流虽然较小,但额定耐压是实际高压的1.5~2倍, 所以通过高压的导线全部采用额定耐压为实际电压的1.5~2倍的高压导线。在导线的连线上,将低压回路与高压回路分开,并充分考虑了导线走线的方向。高压元器件的安装与低压控制器件的安装也完全分开,可防止高压磁场对低压控制系统的干扰,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安全性。对高压元器件的安装载体我们做了大量的技术咨询工作,我们选用耐高压且价廉的pp板做成箱子,高压元器件安装在pp板箱内,为防止高压空气电离、尖角放电等情况的发生,将高压元器件之间进行了相互隔离。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本设备充分考虑了高压的无裸露及接地的安全处理,达到了设备使用的较高要求。
蓄电池特点:
·采用电池槽盖、极柱双重密封设计,确保不漏酸。
·吸附式的玻璃的氧复合效率有效地控制了电池内部水分的损失,因此在整个电池的使用过程中无需补水或补酸维护。
·安全可靠,特殊的密封结构,阻燃单向排气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泄漏,更不会发生火灾。
·使用计算机精设计的低钙铅合金板栅,最大限度降低了气体的产生,并可方便循环使用,大大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粗壮的极板、槽盖的热封黏结,多元格的电池设计使电池的安装和维护更经济。·体重比能量高,内阻小,输出功率高。
·充放电性能高,自放电控制在每个月2%以下(20℃)。
·恢复性能好,在深放电或者充电器出现故障时,短路放置30天后,仍可充电恢复其容量。
·温度适应性好,可在-40~50℃下安全使用。
·无需均衡充电,由于单体电池的内阻、容量、浮充电压一致性好,确保电池在使用期间无需均衡充电。
·电解液被吸附于特殊的隔板中,不流动,防涌出,可坚立、旁侧、或端侧放置。
·满荷电出厂,无游离电解液,可以以无危险材料进行水、陆运输
运输、储存注意事项
⒈ 由于有的电池重量较重,必需注意运输工具的选用,严禁翻滚和摔掷有包装箱的电池组。
⒉搬运电池时不要触动极柱和安全阀。
⒊蓄电池为带液荷电出厂,运输中应防止电池短路。
⒋电池在安装前可在0~35℃的环境下存放,但存放不能超过六个月,超过六个月储存期的电池应充电维护,存放地点应清洁、通风、干燥。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⒈ 蓄电池荷电出厂,从出厂到安装使用,电池容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若时间较长,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补充充电。如果蓄电池储存期不超过一年,在恒压2.27v/只的条件下充电5天。如果蓄电池储存期为1~2年,在恒压2.33v/只条件下充电5天。
⒉蓄电池浮充使用时,应保证每个单体电池的浮充电压值为2.25~2.30v,如果浮充电压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则将会减少电池容量或寿命。
⒊当蓄电池浮充运行时,蓄电池单体电池电压不应低于2.20v,如单体电压低于2.20v,则需进行均衡充电。均衡充电的方法为:充电电压2.35v/只,充电时间12小时。
⒋蓄电池循环使用时,在放电后采用恒压限流充电。充电电压为2.35~2.45v/只,最大电流不大于0.25c10 具体充电方法为:先用不大于上述最大电流值的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待充电到单体平均电压升到2.35~2.45v时改用平均单体电压为2.35~2.45v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结束。
⒌电池循环使用时充电完全的标志:
在上述限流恒压条件下进行充电,其充足电的标志,可以在以下两条中任选一条作为判断依据:
⑴充电时间18~24小时(非深放电时间可短)。
⑵充电末期连续三小时充电电流值不变化。
⑶ 恒压2.35~2.45v充电的电压值,是环境温度为25℃的规定值。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充电电压要相应降低,防止造成过充电。当环境温度低于25℃时,充电电压应提高,以防止充电不足。通常降低或提高的幅度为每变化1℃每个单体增减0.005v。
⒍蓄电池放电后应立即再充电,若放电后的蓄电池搁置时间太长,即使再充电也不能恢复其原容量。
⒎电池使用时,务必拧紧接线端子的螺栓,以免引起火花及接触不良。
|